选课走班排课或存在的误区,为什么选择走班制?
走班排课在实施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误区。误区都有哪些?那么选择走班制的理由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选课走班排课或存在的误区,为什么选择走班制?”
一、选课走班排课或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走班教学对学校的资源要求特别高,普通的高中根本无法实现大走班。
众所周知,学校的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需要相应的教师、课程、教室资源做支撑。是不是走班教学后,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就会飙升,而使学校无法满足呢?显然不是这样。走班教学,说到底是组织教学过程对现有学生时间、空间的重新设置,是对各种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理论上现有资源足够使用。事实上,很多学校在没有增加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大走班教学,保证满足了学生的全部选课意愿。
误区之二:学校规模小,不能采用全走班。
如上所分析,走班教学是对现有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并不需要增加更多教师、教室、课程资源。相反,规模小的学校,更加依赖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通过排课软件排出合理的课表。
误区之三:沪浙很多学校都没有采用软件,可以通过限制选择手工排出课表。
2017年上海、浙江高考报名结束后,考试招生部门做了统计,传统文理科的学生人数不到四分之一,说明,尽管有很多学校捆住了孩子选择的双手,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打破文理科界限,选择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学科作为选考(上海称“等级考”)科目。所以,把充分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这里需要搞清楚一个逻辑关系:不是因为限制选择,才不用软件排课,而是因为没有高级算法支持的先进软件支持,不得不限制学生的选择。
误区之四:学生的选择权利越充分,越不利于集中优势力量抓高考。
有这种意识的校长为数不少,充分说明对新高考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新的高考采用不同学科等级赋分的方式,不同的学科组合有不同的录取分数线,人为限制学生选择,在多种组合的高考选拔中出现孔项,不利于学校高考成绩的整体提升,加之,有很多原本擅长某些学科组合的学生被迫放弃,无论对于学习积极性和是学习成绩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不要听很多学校限制选择做出的很多辩解,而要看到限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排课技术不支持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各种排课软件,校长们经常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其实,对排课软件的判断需要抓住实质,只需了解“是否支持先选后排,满足学生的全部选科意愿,并支持现场排课?”这是所有排课软件的“试金石”,能够充分实现学校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排出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评价的课表,一试便知。
二、为什么选择走班制?
在实施“走班制”的高中学校,有一个描绘“走班制”的形象说法,即“一个学生一张课程表”。显然,“一生一表”的走班制与“一班一表”截然不同。“一班一表”规定的是全班的统一内容、统一进程,而“一生一表”则体现了每个学生对学习的自主安排和主动选择。也就是说,“走班制”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是为学生个别需要服务的,是对学生发展需要的充分尊重。这种制度安排,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充足的条件,这就与经典的班级授课制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班级授课制强调统一和效率,“走班制”则强调对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强调各取所需、主动选择。
“走班制”虽然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但并没有采用个别教学的方式,依然以班级为单位。即使“一生一表”,学生依然通过自愿选择汇聚成班。在这种情况下,经由个人选择而成的非固定班级,能够更好地实现班级授课制想要实现却无力实现的“同质化”,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统一”教学、实现“齐步走”。在这个意义上,“走班制”既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进,也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最忠实执行。它解决了现代学校的大规模与学生个别需要之间的尖锐矛盾,也避免了其他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既为学生个人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条件,又保证了学生能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过上一种自觉的集体生活。
在教学组织形式的制度设计之外,“走班制”还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生活,它指导学生自觉规划未来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以上就是“选课走班排课或存在的误区,为什么选择走班制?”详细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们。